生活中,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。
有时,我们对一个人,会产生莫名的好感;
有时,我们则会没来由地讨厌一个人;
一般的人都会倾向於认为是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引发了我们的好恶。
事实真的是这样麽?
如果是这样,如何解释看待同一个人,有时我们会觉得其美好可爱,但换个时候或心境,又会觉得其面目可憎呢?
又如何解释不同的人遇到同一个人,有的人觉得投缘,爱得不可自拔,有的人却痛恨至极,巴不得除之而後快呢?
若我告诉你,其实我们对他人的感觉,实际都是由我们自己的感觉或心境决定,你会是什麽想法?
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上一个着名的人格测验:罗夏墨迹测验。
测验中,会向受试者呈现一些模棱两可但却没有实际意义的墨渍图片,让受试者进行自由联想。
然後测试者会提几个简单的问题:
"这看上去像什麽?"
"这可能是什麽?"
"这使你想到什麽?"。
这时有趣的事发生了。
不同的受试者,对同一张图片,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感。
这些观感,与一个人的经验、背景、情感、性格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而测试人员,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反应,推测其内心状态及人格特徵。
我们每个人,都会将自己的思想、态度、愿望、情绪、性格等个性特徵,不自觉地反应於外界事物或者他人。
这就是投射效应。
回想我们的生活经历,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:
当我们心境恬淡愉悦时,连看蓝天白云都会觉得特别亲近可爱;
而当我们遭遇困境,人生不顺时,平时最爱的孩子都忍不住想责骂;
一个人中了五百万彩票,那一刻对任何一个路人都有想上前拥抱的冲动。
心情烦躁时,只想一个人静一静,这时任何人的出现可能都会觉得讨厌!
因此,释家说:境由心生。
心学中也才会有“心外无物”的说法。
这些都说明,世界无非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。
你内心复杂时,看他人便觉得人心不古;
你内心不善时,看他人也会充满猜疑;
同理: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;
心顺,万事皆顺。
改变别人的想法只会让我们活得更痛苦。在我们还做不到对人人都能看得惯时,能远离的人就尽量远离,不要激发彼此的矛盾。
但改变的根本还是要修心。当你能看得惯每个人时,心的境界也就不一样了。
谢谢观看,若觉得内容不错,请随手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人。
更多精彩:
心理学:几种不易觉察的人心操纵术,令人防不胜防
心理学:“反噬”真的存在吗?原理是什麽,戏说反噬
心理学:人生可定制?泡菜效应了解一下
我是董三自,持续分享认知提升相关内容。